荧光系列技术对比:BiFC、LCA与DLR技术全解析
发布时间:
2025-06-04 14:46
来源:

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
工作原理
将荧光蛋白(如YFP、GFP、RFP)分割成两个不具有荧光活性的分子片段(N-端,C-端),将两个荧光蛋白片段分别融合两个目标蛋白A、B,如果A与B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,在空间上互相靠近,就会重新构建成完整的具有活动的荧光蛋白分子,在激发光的激发下,荧光蛋白发出荧光。反之,若A与B蛋白之间没有相互作用,则不能被激发出荧光。
图 BiFC实验原理图
实验流程
(1)亚细胞定位预测:预测蛋白互作亚细胞定位位置(预测结果仅作参考,有后续实验发现不正确的可能)
(2)构建融合蛋白:将候选蛋白A与候选蛋白B的CDS序列分别构建到pCAMBIA1300-nYFP、pCAMBIA1300-cYFP载体中
(3)烟草转化: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扩繁后转化农杆菌,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幼嫩烟草叶片,进行农杆菌注射,培养
(4)荧光观察: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荧光成像,若观察到黄色(或对应荧光蛋白颜色)荧光信号,说明蛋白A和蛋白B发生了相互作用
图 BiFC实验流程图
实验设计

设置1组实验组、1组阳性对照组、2组阴性对照组;其中对照组每组包含YFP、Bright field、Merge各一张,实验组拍摄3个视野,每个视野包含YFP、Bright field、Merge各一张。
图3 pCAMBIA1300-cYFP质粒图谱
图 pCAMBIA1300-nYFP质粒图谱
结果图解读

图 结果图解读
荧光素酶互补LCA
工作原理
荧光素酶互补/荧光素酶蛋白互作分析(简称LCA),将荧光素酶(LUC)分割成两个不具有荧光活性的分子片段(N-端、C-端),将这两个荧光素酶的片段分别融合两个目标蛋白A、B,如果蛋白A与蛋白B发生了相互作用,在空间上互相靠近,就会重新构建成完整的具有活性的荧光素酶,发挥荧光素酶活性从而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。

图 LCA工作原理图
实验流程
(1)构建融合蛋白:将候选蛋白A和候选蛋白B的CDS序列分别构建到pCAMBIA1300-nLUC、pCAMBIA1300-cLUC载体中
(2)烟草转化: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扩繁后转化农杆菌,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幼嫩烟草叶片,进行农杆菌注射,培养
(3)定性观察:利用活体成像仪观察发光强度并拍照记录表型
(4)定量检测:破碎后利用酶标仪检测荧光值,并绘制荧光强度柱状图

图 LCA实验流程图
实验设计

每片叶子做5组,包含1组实验组,1组阳性对照,3组阴性对照。设置3次生物学重复,交付3片叶子照片
图8 pCAMBIA1300-cLUC质粒图谱

图 pCAMBIA1300-nLUC质粒图谱
结果图解读

图 结果图解读
DL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
双荧光素酶工作原理
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前期小源已在(【技术介绍】—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服务)做了详细介绍,小伙伴们可前往查看。
案例解读

关于瑞源
南京瑞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,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仙林智谷与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,总占地面积超6000平方米。
作为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研发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,瑞源生物依托专业团队和先进的实验室,在大分子互作、蛋白表达、常规分子生物学、抗体发现、数字生信分析、遗传转化等核心业务上持续开拓创新,通过前沿技术创新转化,为生物制药、农业、环保等领域提供高效、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,赋能技术转化与产业革新。瑞源生物始终以“赋能科研 驱动创新”为使命,以“引领行业发展,共创美好未来”为愿景,秉承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根本,诚信、协作、创新、进取”的企业价值观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、安全、创新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。


相关新闻
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是以萤火虫荧光素酶(Firefly luciferase)为报告基因,以海肾荧光素酶(Renilla luciferase)为内参基因,通过同时检测两种荧光素酶,实现对目标基因表达或分子互作的定量分析。
蛋白表达系统可以根据宿主细胞的类型,分为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,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、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及哺乳动物真核表达系统,选择正确的蛋白表达系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。

赋能科研,驱动创新
联系我们
-
电话:400-863-8520
咨询邮箱:market@bestofbest.top
投诉建议:info@bestofbest.top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齐民西路6号南京仙林智谷3C栋10楼
子公司:南京维百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

南京瑞源生物

官方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