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标题:布鲁氏菌分泌蛋白 BspG 的亚细胞定位分析
文章作者:马忠臣,胡尊楠,张超,王震,王勇,陈创夫
发表单位: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
中文核心期刊: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
讨论与结论:
布鲁氏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,总的来说,其可以通过空气、气溶胶、食物及动物配种进行传播。布鲁氏菌进入机体后,最终会通过免疫细胞转移至区域淋巴结中,并引起机体的感染,其感染机制与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的互作机制是密切相关的。T4SS 分泌的蛋白在布鲁氏菌感染机体、抑制宿主细胞分泌及抗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。布鲁氏菌是通过一个以上的易位系统混合易位而不仅仅依赖 T4SS 进行分泌。耶尔森氏菌 YplA和沙门氏菌 SptP可以通过 III 型分泌系统(T3SS)和鞭毛两个途径分泌效应物质进入宿主细胞。布鲁氏菌含有成型鞭毛系统,其中包含许多功能性鞭毛, 因此猜测 BspG 被 T4SS和有功能的鞭毛共同靶向易位至宿主细胞,但该说法还有待验证。
pDsRed2-C1-BspG DAPI MergeAB12在本研究中,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, BspG 蛋白无跨膜结构,有信号肽,是一种分泌蛋白,还有一定数量的抗原决定簇,表明 BspG 蛋白被分泌后会存在信号肽切除等加工修饰过程, 其作为抗原还可以引起良好的免疫反应。另外, BspG 蛋白具有核定位信号(NLS)及核输出信号(NES),其可能在宿主细胞核-胞之间穿梭。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,可以发现 BspG蛋白(红色荧光)与细胞核(蓝色荧光)发生共定位(图 11),存在于细胞核及其周围,证实了生物信息学方法的预测结果,这与 Myeni所述一致, BspG 蛋白会进入宿主细胞核。另外,在镜下还观察到 BspG 蛋白大多数存在于细胞核中,且荧光呈点状,小而细,这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另外一个布鲁氏菌所分泌的入核蛋白 BspJ有所不同,对于 BspG 和 BspJ 进入细胞核是否有相同的机制及功能还有待验证。BspG 进入宿主细胞细胞核后,可能会影响宿主细胞的转录过程,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。这可能会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存、繁殖和分泌作用,从而更有利于菌体自身的胞内生存。总的说来,本研究成功对布鲁氏菌分泌蛋白 BspG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,证明其被分泌会进入宿主细胞核,可能存在核-胞穿梭机制,这为 BspG 蛋白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研究结果: